2017年中考已经结束,试卷和答案均已公布。然后,对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和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势,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让我们来看一看自最早出现网络扫描版物理试题出现以后,一些“文字托”写的一些评价:
合肥市五十中东校孙雷说:“2017年中考物理继续延续了近年来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的风格。内容考查比较全面、深刻,对一些重点物理知识的考查也极其相似,体现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符合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检测功能的基本要求。”他总结得出“2017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能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在立足基础的同时,特别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既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又兼顾了中考的选拔性质,为高中物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一份具有非常明晰导向作用的好试卷。”
合肥市行知学校王朋说“试卷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察,以及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总体上来说,2017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厚实、平稳、求新的一贯风格,题型结构与往年一样,该套试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以上两位名校的名师对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评价和分析,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若仅看“专家”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今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出得很成功,是一份高质量的物理试题,中考命题组出色的完成了中考的命题工作。然而,我不禁要问:专家们你真的分析了物理试题么?让你们说句真话就那么难么?中考试题的指挥棒将初中物理教学指向了何方,你们清楚么?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吧!
当我快速的浏览一遍试题后,我有一个疑问:这是中考么?怎么像是高一期末考试呀?这里的初高中知识衔接内容也未免出现得太过了吧?前几年初高中知识衔接情况为:2014年11分,2015年2分,2016年9分,这些还在人们能接受的范围以内;然而2017年却高达26分,就让人不知所挫了。今年试题的具体情况为:第5题力的图示内容为2分,第13题力的分解内容为3分,第14题静电场内容为3分,第19题全反射内容为6分,第20题为201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题为6分,第21题重力势能和动能计算内容为6分,合计为26分,占总分的比例为28.9%(注:初高中知识衔接内容没有将内阻问题纳入计算,因为它年年考显得太常规了,学生都知道)。这难道就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变”和“平稳、求新”的一贯风格吗?我们不去衔接高中知识和创设高中物理情境,就不能出题或不能出一份高质量的试题了吗?
以此方式命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信号为:中考前必须进行高一内容的预科教学,否则学生在中考中很难取得好成绩。命题专家们、省教科所的领导们,你们这么干会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多大影响,你们知道吗?你们想过吗?你们这不是逼着我们在完成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为高中物理教学打牢基础么,这会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多大的沉重负担,初中生学生会多累,初中物理教学要多花多少时间?专家们,你们难道忘了课标中初中物理的教学课时数么?一周才2节,一周才2节呀!本来课标中这种分配课时数就是一个错误,现有又要错上加错吗?真会出现“负”“负”得“正”的神奇效果么?醒醒吧!专家们!
中考物理命题的依据是《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物理考纲内容规定:一、编写说明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在难度和题型等各方面将继续保持稳定,重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二、考试性质为“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其结果既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三、试卷的难度为“所有试题均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同时考虑到考试成绩在各地高中阶段招生中的作用,试题及试卷难度设计大致如下: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从考纲以上三部分内容来看,过多的高中内容(即初高中知识衔接)是根本不符合初中考试要求的,是不正确的。中考物理考纲是教科所的专家组织命题教师修订的,你们自己都不遵守,那出这份考纲又有什么意义呢?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中最大的败笔来于第20题。本题根本不是改编题,是将201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的第23题直接引用过来的。原题中滑动变阻器是有1000Ω和2000Ω两种,是要求选择的,已经提示了必须要考虑其阻值对电路的影响;然而,中考题中只出现了一个1000Ω的,对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居然引用错了,让人有点想不通。出题者的出题意图是想考察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用650Ω的电阻箱来替代热敏电阻来达到报警的目的,这样就不需要进行数量的计算,答案得出比较简单。意图是好的,因为这样思考答题比较简单,然后出题者就没有核查数据的科学性,没有考虑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可行性,用了一个达不到题要求的1000Ω的变阻器。本题中,变阻器阻值的疏忽对做题是否有影响呢?有影响,而且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正确把握住了出题本意,可不受变阻器阻值的影响,但在考场中能很快明白出题意图的高手是非常少的。大多学生必然考虑到报警器电流的限制,进行数量计算。一旦计算,由于受错误数据的影响就会进入到自我否定的氛围中而出不来,因为考场中,不会有学生想到数据是错误的,只会想到是自己错了,没有理解题意,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尝试。花了大量时间而无法得分,以致影响理化考试,影响整个中考,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中考命题工作出现这种不负责任的低级错误是让人无法原谅的。
同时,部分题目的情境创设是没有任何科学性,是毫无意义的。如:第8题中“将一把薄木尺的1/3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出题者的意图是想告诉学生报纸和桌面间没有空气,要考虑到大气对报纸的压力,必须进行压力的计算。意图是好的,但这样可能么,能让报纸和桌面之间没有空气,只产生大气对报纸向下的压力么?这种情境创设有科学性么,有意思么?对初中生,我们很多的物理情境都是理想化和简单化,譬如运动问题中一般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就初学生的认识程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的,让他们从简单的问题中去学习物理原理,掌握物理知识,然后再慢慢地分析各种实际的复杂情况,这种处理是必须的、是科学的、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但本题中情境的创设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是毫无根据和科学性的,是人为的凑数据套公式题。
教师要想成长,必须钻研,要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去研究中考的指挥棒,读懂它的指挥信息,组织好物理教学工作。但安徽中考这种所谓的“推陈出新”和“标新立异”,弄得我们初中物理教学没有了目标和方向,因为中考试题的随机性、任意性和高跨度性,使得我们无法遵循《课程标准》了,教学工作年年“深入”,有限的两年教学时间要完成五年(包括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
从2014年中考题最后一题“1/u+1/v=1/f”的证明到2017年26分的初高中知识衔接,可以看出安徽中考命题思想的混乱,有随机性和任意性的特点;从2016年第23题第2小题的“求出该物体底面所受液体压力的合力F合2”到2017年第20题滑动变阻器错误的阻值,可能看出中考命题组工作的不细致和不负责任性。
安徽中考命题工作应该需要反思反思了,只有用正确的思想和高度的责任意识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才能“通过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内容、形式和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同时反映出当前对实施课程要求的变化,发挥出其对有效实施物理课程教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017年6月1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