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365
 v 您现在的位置: det365 > 资讯 > 文摘 > 杂谈 > 正文
 
 

美国学生作业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网转  点击:   时间:2017/3/1 19:23:16

近来在QQ群看到这样一段话: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无独有偶,在网络上还听到了《关于爱情》的校园改编版,经典的旋律,却诉说着作业的无尽烦恼。

我们姑且不论网络的夸张和搞笑,单从这些顺口溜及歌词的诞生可以看出作业的严重问题:作业机械而呆板,学生不爱做;作业重复且泛滥,学生做不完。君不见:日光加灯光,汗水加泪水;眼镜越戴越厚,书包越背越重,书桌越码越高,这就是中学毕业班教室的普遍风景。作为一介教师,我也深受其苦,痛中思痛,寻找解决之道。

今年9月,在美国新泽西州培训期间,我带着疑问,特别关注了教师是如何布置和检查作业的。美国的课堂大都不使用教材,或者说大多时候教材只是一个摆设。我反复询问学区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校长、任课教师,他们的意见惊人地一致:联邦及州政府只规定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学校和教师有权利选择、编写和使用教材。学生也认为课本只是一个参考书,他们不会将课本带回家;可以回家后在网络上看教材,但大多没有看教材的习惯。

按事先的预约,与布隆菲尔德初中副校长进行了座谈。我们了解到,学校没有所谓的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只有每年州统考(大约四、五月份,只考数学及语言艺术两门学科)。即使州考不及格,也不会影响升学,因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它决定了孩子是否升学。若某一学科不及格,还可以在假期中回校补习,重考过关后仍然可以升学,99%的学生都可以升到普通高中学习。

那美国课堂教什么、学什么?作业如何布置,又如何检查?

这完全靠老师每一堂课下发的一张或几张“纸”,美国教师对它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几乎所有学科、所有课堂都有这张“纸”。我对它很感兴趣,请先看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几堂课。

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堂美术课,老师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欣赏,观察:餐桌上的花瓶和水果栏。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学生依葫芦画瓢,在白纸上用心画画,老师巡视,手把手的指导。下课后,孩子们将画纸按小组收好交给老师,将画笔放回文具箱,让桌面回归整洁,安静地排队离开教室。课后我询问老师:将画收上来有什么用?老师告诉我们:给每一幅画打一个等级,并记录在成绩册上。她还告诉我,除了将平时的每次绘画评价并登记外,每一堂课,老师还会不断地巡视,看哪些孩子有绘画天赋,哪些孩子特别用心,哪些孩子需要不断修改,哪些孩子不专心……均可以给孩子一个评价,这就是过程性评价,期末形成等级。我带着疑惑问她:仅凭平时的观察与记录,在期末没有考试,给学生一个等级,家长信吗?如果不信怎么办?她微笑着回答,如果家长不相信,可以来看这些平时的记载;但至今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

这是一堂七年级的的语言课。首先是对着教室内的美国国旗宣誓,然后进行考勤。接下来评价上一次学生的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并张贴在一张“纸”上)的完成情况。由学生介绍这样选择和张贴的理由,最后由小组长收取并上交,教师在记录本上记载(课后了解,这也是过程评价。)快下课时,教师又下发一张“纸”(9至10月的话题),请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话题并准备下节课交流。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你进入了一个时间机器。那是哪一年?正发生什么事情?

 
 

我生命中最开心的是……

 
 

编制一个“希望清单”,以“我希望……”句型开始。

 
 

你有哪种幽默感。举一件事例说明你的幽默感。

 
 

假如我年轻五岁……

 

 

写下一些你不想放弃的事情,并阐述。

 
 

尽可能多地谈论你喜欢的电影。

 
 

一切都始于……

 
 

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地方。

 
 

说明从九月起,在数学学科上有多大收获。

 

 

如果我能扮演电视上任何角色。我想……因为……

 
 

我曾经做过的最困难的事……

 
 

重写一个过去没有按你希望发生的事件。让它发展得更好。

 
 

假如你能和一个动物谈话。你想问它什么问题?

 
 

像冰一样冷

 

像…一样吵

 

像…一样忙

 

写五个比喻句。

 




 

写你最喜欢的运动或者游戏。

 
 

描述一个你的家庭成员。

 
 

用这些词汇写一个故事:雷,电,暴风雨,独自,夜晚,电话。

 
 

有人挑战你,让你睡在老是闹鬼的房间里。你同意了……

 
 

我记忆犹新的万圣节……

 

这是一堂高中11年级的社会课,老师问学生:当前美国有哪些社会问题?学生回答,吸毒、失业、枪支……然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工会组与企业主组,就“工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谈判。先讲一些谈判规则和必要知识,然后下发一张“纸”——有关谈判技巧的材料,学生讨论商量,忙得不亦乐乎;每一个学生将谈判要点写在一张“纸”上,下课时老师收取并检查。老师先将工会小组带出去,面授机宜:谈判应当有一个底线,我们要将他准备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绝对不能告诉对方;即使谈判成功了,也要看清楚条款,不要轻易签字。然后又将企业主们带出去,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应对,应当怎样限制工人们的不合理要求。值得期待的谈判开始了,工会小组为工人据理力争:利用法律武器,谈工作时间,谈工资待遇,谈福利保障……有理有据;企业主小组依然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告诉工会人员:当前社会现状,改变调整动态,企业面临困难……双方谈判针锋相对。临近下课,老师布置作业: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应资料和经典案例,或者到工厂实地考察,最后形成考察报告。

我在想: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体验,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深刻,更重要的是模拟了谈判现场,掌握了一定的谈判技巧,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我想:当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时,会显得从容、自信而有魅力,知道怎样合理而有效地争取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中国的课堂很少涉及此类课题,如果有,大都比较抽象:企业主要为工人着想,不要当黑心企业家;工人也要为企业着想,不要提出过份的要求,和谐才能双赢,退让才能共存。教了学生不想听的,没有教学生最想学和最应该学的。

这就是美国的作业,其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创新点几乎都融合到了这一张普通而平凡的“纸”上。据我的观察和调查,作业主要由课堂小练习、项目及任务组成,很少有中国式的机械死板的重复作业,每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老师都要记录时间和完成情况,期末形成等级,决定孩子是否升学。

美国人有时给人的感觉有点牛,什么都敢怀疑,什么都敢问一个“为什么”。我想可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美国的教育鼓励孩子们的挑战精神。在学术上,老师要求学生要敢于质疑、不怕失败和犯错。我听美国的一堂高中科学课“幸运鱼”,他让学生探索幸运鱼放在手上为什么会翻卷的原因,再找出至少三种方法让它不动,并让学生将实验步骤和设想写在下发的一张“纸”上。下课时,一位学生问老师他们的实验结果正确吗?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非常惊讶,他居然说他也不知道正确答案,随后他又说科学探究的正确答案往往不只一个。我很好奇幸运鱼为什么在手上翻卷,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课后,我向这位老师请教,他居然说他也不知道。不过他告诉我开发幸运鱼的专家团队网站,想知道就去上这个网站,但是这个网站上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他课后也要实验、探究。

课后,我一直在想,这节课的目的究竟何在呢?我想了很久,我明白了这堂课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他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我时常在想,美国课堂显“慢”:学生沉潜其中,动手实践,思考表达,主动建构;中国课堂求“快”: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侧重练习的反复性,“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

美国学校给孩子的“大型”作业,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没有标准答案,让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对方法要求严格,训练你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实用性,让你去关注生活的实际,让你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价值。在一种表面上轻松、开放、自由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基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对他们的严谨、细致、专心的习性进行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务实精神。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看上去和玩一样,但是对过程的要求和评价却非常细致,孩子几乎不可能偷懒。

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但对于不少中国学生而言:没有了这样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他们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这样“玩”也能升学吗?

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政治、历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

其实认真思考,你会发现,我们布置的好多作业都是低效作业、无效作业甚而是负效作业。首先是数量上,绝大多数老师布置课外作业时都解释和安慰说,“这点不多,最多半个小时完成”,殊不知各科老师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学生可就惨了,一天几个“半小时”的作业,全都压在课外呀!于是好生赶,差生抄,特差生干脆不交,这样的高数量孪生的必然是低质量。再看看质量,老师布置课外作业时,绝大多数都没有提前去做,那就无从说筛选和精挑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都是现成的——课本上的,辅导资料上的;单页的,成套的;很少有教师课前亲自组装的、改装的,更少有原创的。于是我们常常看到,也常常遇到评讲作业或试卷时才发现原题无解或原题无聊。可惜学生作业时间已耽搁了,评讲时间又损耗了。

针对“学业过重”的顽疾,一般开出的是“精讲精练”的药方;但这“精练”,我们常常只强调其练的内容和对象,很少考虑练的过程和状态,或者说由于练的数量太大,且多在课外,我们无暇顾及练的过程与状态,于是对一个练习的全程而言,“精讲精练”就只强调布置和评讲,只强调首末而忽视中间最关键的过程,即学生练习的过程状态,这样的练无从精致,这样的评无法精当。

所以,最好每节课一张“纸”,少而精,少则得。所选习题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其深度和广度要适当,还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并腾出课内时间让学生定时完成教师精选的习题,教师在监督过程中也能及时真实地把握学生解答的习惯、方法和效度;然后及时精批细改,进一步了解作答情况;在此基础上的评讲才能有的放矢,详略精当。

还有,我们的作业设计应当个性化、生动化和探究化,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作业完成中找到乐趣,形成探究与创新的能力。比如,语文可设计踏青、摄影、手抄报、书法、实地调查等;数学可设计让学生制作数学模型,提倡学生的创新解法,让学生查网络、搞讨论等等;英语可设计英语沙龙,让学生录像录音,编排课本剧等等。

总之,布置较多的课外作业,那是老师的自我安慰和美丽幻想;认为作业越多成绩越好,那是简单、粗放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取向。


编辑:srx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4-2016 www.szkug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det365
    地址:中国安徽省安庆市青年新村2栋1303 维护制作:三人行工作室 皖ICP备10207065号-1